今天,就单从军事及战术角度来讲讲俄乌战争中,普京被毛主席说中的两个失误,或许能对普京有所帮助。虽然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如今面临的局面远谈不上劣势,但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仍然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不过,普京好像并没有领会这个军事思想。其实,在俄乌战争中,毛主席的话被应验的不止这两句,毛主席的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其中任何一条放诸于当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超强的战争指导意义。

俄乌战争自打响以来,已经打了将近一年时间。 战争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升级的趋势。

2023年2月8日,俄军新增伤亡人数达到惊人的1030人,14辆坦克、28辆装甲运兵车、1门火炮受损。 损失并非微不足道。

当天,乌克兰国防部长在社交媒体上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到死亡之地不在话下,回去才是问题。

这句话非常贴切。 一年前,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随后,20万俄军大举逼近,兵分三路向乌克兰冲去。 俄乌战争正式打响。

在军事实力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差距非常明显。 战前,俄罗斯是公认的第二军事强国,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超乌克兰。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是个演员,缺乏从政经验,更没有应对大规模战争的经验。 所以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很多人都预测乌克兰必败无疑。 就连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准备放弃乌克兰,建议泽连斯基组建流亡政府。

然而,战争的进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作为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不仅没有拿下基辅,反而被行动迟缓的乌克兰军队一次次打退。 从基辅到赫尔松,再到哈尔科夫,俄军连连后退,让人不禁怀疑第二军事强国到底加了多少水。

可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彻底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谁也走不出来。 他们只能在战争的泥潭中一点一点消耗,看谁能活到最后。

为什么普京最后打出这么好的牌?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不利。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不断为乌克兰输血。 比如德国、波兰等国最近都向乌克兰提供了自己的主战坦克。 升级。

但是抛开这些因素,仅从军事角度考虑,普京肯定犯了很多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早就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中提到过。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不仅领导了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历久弥新,历久弥新。 今天,仅从军事和战术的角度来看,毛主席在俄乌战争中提到的普京的两个错误,或许对普京有所帮助。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1938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的讲话中说:“没有准备的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没有主动权。知道这一点,有劣势和准备的军队往往可以向敌人发起出乎意料的进攻。 ……打败上位者。

1947年9月,毛主席在《解放战争二年战略方针》中再次强调战前准备的重要性:“要注意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每一场战斗,都要尽量做好准备,在敌我双方的条件比较中,尽量确定胜负。”

毛主席总是深入浅出,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军事思想。 在毛主席看来,准备和把握缺一不可。 准备必须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 如果只是有准备而没有必胜的把握,那还不能称为真正的“有准备”。 确定才是真正的“准备”。

以红军时期的赣州战役为例。 1932年,李德、博古等人决定攻打赣州,遭到毛主席的反对。 毛主席认为,赣州城三面环水,城墙高,易守难攻,周围有许多援军。 如果以劣势兵力攻打敌方优势兵力守城的城池,胜算很小,还是不战为妙。

但毛主席的意见被李德、博古等人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借口否决,随后派彭德怀的红军攻打赣州。 虽然红军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敌我悬殊,红军非但没有攻占赣州,反而损失惨重。 这是打一场不确定的战斗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多次强调“没有准备但没有把握的仗不打,有把握的仗不打”。只是准备但不确定。” 金门炮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金门炮战打响之前,毛主席就已经作出明确判断,在美国的干涉下,解放军很难以武力收复台湾。 这意味着,用“肉搏”武力收复台湾是不现实的。 而是应该采取更精巧的策略和策略,让美国坐到谈判桌前。 炮击金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方面,金门只有蒋介石军队驻守,没有美军驻守,堵住了美国参战的借口; 国内爱好和平人士的反对,让美国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

更巧妙的是,在炮击金门之前,毛主席邀请赫鲁晓夫访问北京。 双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交流。 “谋划”的目的,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经过充分考虑和准备,毛主席决定炮轰金门。 但即便如此,一向坚持“不确定的仗不打”原则的毛主席,依然谨小慎微。 在决定炮击金门的紧张时刻,毛主席彻夜未眠,早上写信给彭德怀、黄克诚,提议把炮击时间往后推、往后推,指示“此刻不要打,看看情况”,要求“等几天,想清楚,再出击……要坚持不打不确定仗的原则。”

按照毛主席的指导思想,炮击金门推迟了近一个月,国际形势的发展更加明朗,我军的准备更加充分,为炮击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在毛主席的远见卓识面前不得不低头,再次与中国坐到谈判桌前讨论台湾问题。

回到俄乌战争,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俄军的战术。

开战之初,俄军采取夹击战术,以少量兵力在顿巴斯地区围堵乌克兰军队。 主力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目标是基辅。 与此同时,俄军精锐部队第1空中突击旅突袭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安东诺夫国际机场,准备来到一个中心,为进攻的俄军开路。

这是一次典型的多路大纵深同时突击。 空降部队袭击了首都附近的机场以斩首。 事实上,类似的战术在苏联时代就上演过两次,分别是1968年的捷克事件和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

1968 年的捷克事件:

1968年8月20日,100多名苏联便衣特工乘坐民航飞机从莫斯科机场起飞。 当飞机飞往捷克首都布拉格时,他们以“发动机故障”为由,要求在布拉格机场紧急迫降。 结果一降落,机上100多名特工迅速控制了机场,随后苏联第24航空集团军的运输机也将突击部队运送到了机场。

就在突击部队占领布拉格机场后,苏军第103近卫空降师乘坐30架安8和安12运输机从白俄罗斯机场起飞。 降落在布拉格机场。 一小时后,苏军第103近卫空降师从机场出发,降落后直奔布拉格市区。

进攻开始后6个小时,苏军完全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数十万捷克军队还在床上就被全部缴械,北约军队根本来不及反应。

1979 年阿富汗战争: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行动。 当天,苏联空降特种部队“阿尔法大队”旅在第105空降师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对阿富汗总统阿明的行宫发动了突袭。 仅仅三个半小时,阿明的卫队就被瓦解了,阿明本人也被苏军击毙。

与此同时,从机场出发的苏军主力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区,扶持傀儡卡梅尔上台,宣告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军队“应邀进入阿富汗”。 随后,苏军装甲部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 一周之内,苏军基本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地区。

不难看出,普京想复制苏联时代的捷克事件和阿富汗战争。 他通过斩首基辅,一举瘫痪了乌克兰的指挥中心,从而达到了逼乌克兰就范的目的。

应该说,俄军前期的行动还是很顺利的。 网上曾传闻泽连斯基弃城出逃,但后来为何事态逆转? 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普京轻敌。

第一,捷克本来就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苏军渗透力很强,军队完全没有准备好应对苏军的入侵。 阿富汗的阿明政权虽然不是苏联的小弟,但也被苏联打入了筛子。 首都喀布尔的巴格拉姆机场一直在苏联的控制之下,所以苏联的行动才如此顺利。

但乌克兰不同。 战前,乌克兰与俄罗斯控制下的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的民兵交战了八年。 该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对俄罗斯的警惕性很高。 而且,美国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 就在普京宣战前几天,美国情报网侦测到俄军大规模调动,并向乌克兰透露了消息。 因此,俄军的斩首行动失去了突然性。

其次,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乌克兰不是一个小国。 乌克兰国土面积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德国和英国的面积总和,是欧洲除俄罗斯外第二大国土。 乌克兰有 4400 万人口。 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个人口不值一提。 毕竟华夏任何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份,人口都比这多。 但是,在欧洲,这是一个人口大国。 要知道俄罗斯只有1.4亿人口。 仅相当于乌克兰的3倍。

军事方面,俄罗斯号称拥有120万正规军(姑且说这个数字一点都不水),而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战前扩军至36万人。 从这一点来看,俄军肯定是占了上风。 但是,普京只动员了几十万人,而且是多渠道出击为什么说普京牛,这让原本不被控制的势力更加分散。 因此,在俄军突击部队未能按照既定目标拿下机场后,乌军反应过来后被击退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乌克兰这样的小国,俄罗斯要想取胜,就必须动员全民,进入战时状态,全力以赴才能取得胜利。 普京只用了十万多现役的军队,这正是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话“没有准备的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没有主动权”。

2、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一一歼灭

集中优势力量,逐一歼敌,是毛主席军事十条中凝练的又一高度智慧的军事思想为什么说普京牛,也是我军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形影不离。

我军建军以来,面临敌强我弱的局面。 因此,毛主席一再强调,要尽量避免消耗战或失败战。 与强大的敌人相比,我军无论是在兵力数量上还是在技术装备上都比不上敌人。 与强敌打消耗战,就会被敌人“消耗”。 只有打歼灭战,才能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真正改变敌我形势,打歼灭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集中优势力量。

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提出:“集中优势兵力,一一歼敌的作战方法,不仅要运用到战役部署上,更要运用到战术部署上。”

毛主席还强调,解放军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作战,即集中敌军六倍、五倍、四倍,至少是敌军三倍的力量,将敌人一一歼灭。

虽然在俄乌战场上,俄军面临的处境也毫不逊色,但集中优势兵力,单兵歼敌,依然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 不过,普京似乎并不理解这种军事思维。

开战的第一个月,俄罗斯的机械化部队就突破了乌军的防线,分割包围了乌军,占领了大片领土。

一般情况下,乌克兰军队应该在境内构筑一道或多道连续的防线,以抵御俄军的进攻。 这也是二战时期的经典打法。 但是乌克兰军队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将主力缩进城市据点,缩成刺猬,依靠西方补给源源不断的输血。 俄军兜兜转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攻击乌军,就必须啃下城市据点的硬骨头,这也是俄军头疼的问题。

其实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东北战场上,我军基本占领了交通要道。 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只能缩兵缩阵,躲在长春、沉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依托城市筑防。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在东北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并以惊人的勇气决定先攻克锦州。 毛主席对战略目标有清醒的认识。 他在给东北野战军送电时说:

“你必须以锦州之战为中心,尽快攻克城池,就算其他目标达不到,只要攻下锦州,你就掌握了主动权,就是一场大胜。”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东北野战军集中了25万兵力的优势兵力,向10万国民党军队把守的锦州发起猛攻。 顺带一提,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并没有完全把握攻克锦州,但在进攻发起仅31小时后,我军就全歼国民党军,取得锦州战役的胜利,为胜利奠定了基础辽沉战役。

那么普京是怎么做到的呢?

虽然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投入了超过10万的兵力,包括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民兵,但正规军只有10万出头。 10万正规军中,技术兵种、工程兵种和后勤兵种占了将近一半,步兵只有5万到6万。

这5万至6万人仍分布在乌克兰东部各大城市周边。 每个城市基地划分的俄军也不过几千人,而且没有地方优势兵力。 这导致了一个多月前的大战。 在马里乌波尔之外,其他人连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

当然,俄军也有不得已才采用这样的战术。 不是他们不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是俄军应对大规模高烈度战争的能力已经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俄罗斯经济长期低迷,gdp总量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的一个省,因此军费开支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早在一、二次车臣战争时期,俄军就缺乏部署旅级和师级作战单位的人力和装备,因此建立了很多营级战术群(btg)作为权宜之计。

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后,俄军开启了军队改革进程。 2012年,绍伊古接任俄国防部长后,大量btg部署在俄军中。

通常一个btg满载136辆车辆和800名士兵,其中只有300名前线步兵。

btg灵活,适合应对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在俄乌战争等大规模战争中暴露出不少不足。 第一,没有专门的后勤保障部队的支持,是不可能保持长期作战的; 二是结构分散,各btg指挥官自主权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整合成一支集中的作战力量。 达到“集中优势兵力,一一歼敌”的目的。

其实在俄乌战争中,应验了毛主席的话不止这两句话。 毛主席总结的军事十项原则,其中任何一条放到现在,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战争具有超强的指导意义。 原因是毛主席抓住了战争的本质。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武器装备和战局如何变化,其本质都不会改变。 正如毛主席所说,“消灭敌人,保全自己”。 ”,永远是战争的首要目标。

关于作者: 创业君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网站地图